农历 用户名: 密码:
站内搜索
编办概况 | 最新动态 | 通知公告 | 监督检查 | 体制改革 | 编制管理 | 事业单位登记 | 自身建设 | 重点专题 | 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随州市编办 > 调查研究
向三个方面要编制 着力打造高效率低成本政府
时间:2013-07-18              字体: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机构编制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而随州编制总量相对较紧。国务院、省政府在地级随州市及曾都区、随县设立时,都明确不增加行政编制,换句话说,原省直管随州市的行政编制,就是现市直机关及曾都区、随县行政编制之和。面对日益增长的编制供需矛盾,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要求,用好用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效率要编制,打造高效率低成本政府。

  一、 向深化改革要编制

  机构编制能否控制住,机构编制的效益高不高,与行政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管住管好机构编制,根本出路在改革。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设置机构、配置资源,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省委书记李鸿忠也强调,加强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出路在改革。要针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体制机制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实实在在、果断有力(引自2月25日湖北日报刊载《李鸿忠主持省委常委会议强调:机构编制工作要深化改革严格管理》一文)。 因此,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就要突出抓好和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一)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调整和规范政府管理事项;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增强执行和执法监管力度。在逐一梳理现有职能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凡是企业能做的事,都交给企业做;凡是适宜交给中介组织办的事项,就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凡是基层能处理的问题,都下放基层去处理;凡是政府该管理的事情,政府切实负责管好管到位的“四个凡是”。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转移出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要发挥好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许可事项,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职能作用;要强化直接服务。进一步改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政机构改革的成果。

  二是继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坚定推进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改革。按照权责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科学设置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建立履职配合机制,健全部门责任体系,明确和强化责任。在巩固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横向大部制、纵向扁平化、重点整合资源”的思路,参照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作法,对部门内设机构进行调整与精简,职能单一和弱化的进行合并、减少人员编制;职能增强的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强化人员配备。同时精简管理层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划分各层级政府职责重点,采取依法委托、授权或下放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基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二)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通过调查清理、规范调整、科学分类和配套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妥实施转企改制,完善过渡政策。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公益属性,改革管理体制,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深化人事制度、社会保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不断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加强对事业单位运行的评估和监督,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创新“管什么”: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未来我国社会管理的调整目标应是小政府、大社会。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创新社会管理,当前需要强调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二是创新“谁来管”: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的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四部分组成。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合理配置党政机关社会管理的职责权限,科学界定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任务,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民间化和自治性,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是创新“怎么管”:完善各种社会互动机制。创新“怎么管”,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互动机制,主要是健全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整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和联动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强化政法、信访、城管部门的职能、编制配备,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继续推进相对集中执法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清理规范行政执法队伍,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减少执法层级,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体制。

  (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的攻坚力度

  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公安、社区、经济发达镇、开发区管理等体制改革。围绕改善生存性民生、保障发展性民生、解决安全性民生问题,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研究、框架设计和制度创新,从体制机制上研究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积极探索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制,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城区行政管理、警务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责任上移、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管理后移,社区直接面对基层和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

  二、 向科学管理要编制

  向科学管理要编制,是指科学管理部门内设机构、现有编制人员、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创新政府用人机制,向内部挖潜要编制效益,实现现有人员的优化组合和作用发挥的最大化。

  (一)推行部门“大科室制”和领导干部“AB角制”

  以提高效率、激发活力、节约成本为目的,在不改变原科室行政划分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务求实效,在部门内探索“大科室”工作制。对机关部门内设机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明晰科室之间的职责关系。重新制订内设科室职能设置方案,不求“上下对口”,对原有内设科室职能进行精减、合并、重组,对职能相近的科室,重组为一个职能更宽、管理范围更广的大科室,使相关职能由一个大科室负责,统一协调管理相关领域的事务,避免群众办事“两头跑”或“多头跑”。同时干部实行“AB角制”,要求干部必须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随时做好顶岗补缺准备,完成对常规业务的受理和办结。将领导和科室干部实行“AB角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明确每名干部主要负责和配合的工作,干部出差或下乡时,对工作进行交接,确保为办事的群众随时提供优质服务。

  (二)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核心是强化公务员的责任意识、能力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切实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对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说,公务员的考核制度目前是比较健全的,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确责、履责、评责、问责和奖励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和量化标准,注重平时考核素材的收集、积累。这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既要有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各部门要发挥考核的主体作用,健全考核机构,制定适合本部门的考核办法,严格组织实施,将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三)探索聘用制和雇员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新机制

  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要在全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大胆探索聘用制、雇员制,破除终身制等传统思维模式障碍(引自2月25日湖北日报刊载《李鸿忠主持省委常委会议强调:机构编制工作要深化改革严格管理》一文)。聘用制和雇员制是政府用人制度的创新,是对现行公务员制度的补充。政府雇员实行合同制管理,既可以签订定期定岗的合同,也可以签订定期不定岗的合同,政府可以通过对雇员的不同需求,来引导雇员的供给方式。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聘用制、雇员制和购买服务新机制,将给政府用人带来较大的活力,有利于人员合理流动和良性竞争,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动力。我市在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以钱养事”的机制聘用工勤人员,就是对聘用制的有力探索。

  三、 向提高效率要编制

  提高政府运行效率要从思想上跳出通过简单的机构编制增减来解决问题的框框,坚决遏制增加工作任务就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现象。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提振精神区位,激发工作热情;再造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速度等多种方式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努力提升政府运行效率。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

  加强公共行政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是提高行政技能的基础性工程。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各级政府面临不断学习的挑战,政府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发展,才能取得生存的空间和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改进公共行政培训质量,无疑对培养高素质行政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培训不仅仅是管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树立新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塑造公务员的“共同意向”。要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用,真正让公务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切实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提振精神区位,激发工作热情

  建立健全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庸懒散软”的现象,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现有编制人员作用和潜力。实行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局长当科长用,科长当科员用,科员当几个人用,不养懒人,闲人,庸人。通过提振精神区位,激发工作热情,发挥现有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三)再造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

  实行“集中式办公、窗口式服务”的工作模式,推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促进部门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工作,简化和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中间环节。通过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集中办理制、AB岗零缺位制、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切实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速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打造电子政务是解决政府“人手不够”的有效途径,在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构筑起高效的数字平台,由人与人一对一转变到人与电脑一对多的对话,实现相互间零距离、全天候、无障碍沟通,以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府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和建立高效的服务型电子政府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政府只有适应这种形势,加快电子化政府的建设,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才能不断满足民众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打造高效率低成本政府

  人民对于政府满意不满意,主要是看它能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成本是不是较低,效率是不是较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机构人员和规模,有着非常强烈的扩张冲动,如果不能有效地疏导和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必然跳不出机构人员由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结果反而会形成一个成本极其高昂、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在一些方面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因此我们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提高行政效率,建设一个人民满意、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

  中央编委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各级行政编制总量相对稳定,不再增加。地方各级编委均没有增加行政编制或跨层级调整行政编制的权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要控制在财政供养能力范围内。随州建市12年来,以“推行大部门制,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始终坚持走“小政府、大社会”路子,铁腕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较好地遏制了机构和人员的膨胀。目前市直单位财政供养系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0.3%以内。市直党政群和政法机关共有行政编制人员1800余人,与省内行政编制最少的地级市相比,随州少供养行政人员400余人。如果按人均三万消费财政经费,每年节约行政经费一千多万。相比其他地级市,随州事业单位个数和人员也较少,节约政府行政成本和开支更大。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管好用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

  编制人员少并不意味着工作标准的降低。随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把握机遇、敢于担当、奋力实现跨越赶超。树立“错过就是过错”的观念,抢抓机遇,进中求快,进中求新,进中求强。坚守三条目标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工作任务是基本保底线;考核目标线要“跳起来摘桃子”,各项目标要高于预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先进位线,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在全省保五争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我们敢于担当历史责任,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发展。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员潜力,工作时间内多出活,多干事,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老百姓负担。努力打造高效率、低成本、让人民满意的政府,更好地助推随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作者系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通联:湖北省随州市编办

  联系人: 蒋立新

  联系电话:0722-3596156

  邮政编码:441300


联系地址:湖北省随州市  邮政编码:817000
电话:0722-3596151 传真:0722-3596588 电子邮件:510673678@qq.com 投稿邮箱:510673678@qq.com
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 鄂ICP备 00000000号
Copyright ? 2013-2013 www.xxxxx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