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的体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目前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产生自主锻炼的欲望,教师就要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期待,并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锻炼中。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从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入手,使学生熟悉体育锻炼的目标,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初中体育教学阐述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学生锻炼;自主锻炼;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20-
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是指学生在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完成一定量的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同,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而又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自主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监控与约束能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自主锻炼意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策略,进而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初中体育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时,要首先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尊重学生目前的体育锻炼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讨论来分析技术动作,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技术动作的方式与次数,直到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与练习过程中,教师的恰当放手并不是不管不顾,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做到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从而实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主体育锻炼。
比如,在开展体育课程时,教师会融入体育游戏,其目的是通过体育游戏,增强体育课程的可学性、趣味性。以热身环节的游戏为例,为锻炼学生的立定跳远能力,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设计中提出了蛙跳的构想,组织学生围绕蛙跳这个主题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如障碍性蛙跳运动。这样既能够通过蛙跳训练拉伸学生的肌肉,而且以学生为主体所设计的体育游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讲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过程中,要把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带到课堂中,通过讲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促进学生积累体育理论知识。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教学案例,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名人的事迹,学生身边人的案例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进而促进学生把体育自主学习从理论贯穿到实践,体现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球类运动时,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排球的方式,将学生进行了简单分组。因为每个学生的对排球发球技巧的掌握不同,教师便组织学生自主规划排球发球的练习时间与练习方式。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养成自主规划锻炼的习惯。在课下,要求学生将自主锻炼坚持下去。从学生所积累的基础知识出发,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在课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在一开始,鼓励学生多涉猎不同的体育项目,如篮球、健美操、足球等,通过坚持锻炼,选择自己所热爱的两到三项运动项目,并对每周、每个月的运动练习做出具体规划。
三、指导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打造优秀的体育环境,然后让学生在该环境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过,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制定的练习计划或练习方式可能会存在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介入,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改善,而不是让学生一错再错。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不能斥责学生所制定的自主训练计划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是要从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出发,鼓励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对练习计划做出调整,进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以篮球项目的训练为例,学生在尚未掌握运球技巧的前提下,就开始练习投篮,这说明学生没有理清楚篮球学习的规律。这时,教师不能指责学生,而是给学生讲解练习运球技巧的重要性,播放篮球比赛视频,使学生看到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虽然仍对投篮动作非常向往,但认识到运球的意义后,开始着手制定运球练习的计划。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激起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之情,以激发学生自主制定锻炼计划的内驱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而且要善于讲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规划锻炼项目与锻炼形式的能力,还要指导学生的锻炼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锻炼方式,养成运动的习惯,持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谢建设. 探究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J]. 东西南北, 2021(9):1.
[2]沈军.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