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本地新闻 分享各类信息
欢迎关注“厚德万全”公众平台!
春春期
也可以
不“叛逆”
提到青春期的叛逆,相信很多家长会头疼,大家经常用“渡劫”来形容青春期的亲子关系。两代人会在观念态度、自我管理、学业规划等方面产生冲突。在和初高中生接触的这些年,越发觉得,“叛逆”的孩子常常有着相似的表现和需求,那些在孩子青春期依旧平稳和谐的家庭,也往往有迹可循。
一、理解他们才能靠近他们
有一次小区一楼的住户爆发了一阵冲突,正读初中的孩子在歇斯底里,门外听得一清二楚:“你们从来都不关心我!每次我进步,你们要么就说是试卷简单,要么就说老师教得好,每次你们都看不到我的努力!每一次!”
在那一刻,其实能想象出来,这个长得比爸爸还高的孩子,在努力表达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家长有时很难理解孩子为什么情绪爆发,为什么突然沉默,又为什么和自己渐行渐远。
这样的场景或者对话,其实并不少见。相信很多家长也会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孩子的言行。当孩子觉得不被理解时,他们就渐渐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青春期的孩子们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所谓的叛逆是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表现,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大人看待,希望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往往情感开始内敛,不爱表达,家长也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往往无所适从,自然也会延续之前对孩子的种种管理和要求,产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我觉得最近数学学的有点难。”
“那你就努力学呗,像我上学那会,数学这么难,我一年两年努力,最后不也赶上了来。”
如果家长这么说,估计孩子肯定不会再跟家长说话了。
作为家长不仅需要了解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各种发展特点,也需要理解孩子的各种处境,不拿自己作为过来人的经验生搬硬套,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情绪情感需要。孩子觉得被理解,被看见,才会愿意继续靠近家长,亲近家长。
二、平等对话才有交流空间
相信很多家长说过这样的话:“小孩子你懂什么。”“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有时候面对孩子,家长不自觉地认为:“我比你有经验,我是为你好。”
有个朋友老俞讲了自己孩子在初中的经历。他孩子在上初一的时候做完作业就想玩手机游戏。老俞对孩子玩手机的态度就是“坚决不许,没得商量”。
孩子正值青春期,也经常怼老俞:“不要觉得你是我爸,我就要听你的,凭什么!”只要离开老俞的视野,手机就在孩子手里。老俞严厉批评过、好言相劝过、甚至断网断电,结果关系越闹越僵。
后来老俞尝试去了解孩子为什么想玩游戏、玩什么类型的游戏、玩多长时间。从游戏上找共同的话题,有时候让孩子带着自己一起玩,慢慢的,父子俩有了交流,到后来可以平静协商手机使用的时间。到了初三,孩子自己也主动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并且让老俞当监督。遇到其他问题,老俞也会像哥们儿一样,跟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也乐于接受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倾向于和朋友甚至陌生人倾诉,而不愿跟家长说话。因为家长总会教育、指导或建议。居高临下权威式的指导,青春期的孩子最为反感。家长和孩子平等交流也意味着尊重和信任是第一位的,在尊重的基础上来共同商量,应对问题。
三、尊重需求建立和谐关系
我们也经常遇到因为手机问题和家长发生冲突的孩子。但孩子们为什么玩手机呢?
我就遇到过很多高中生,学习难度高、学业压力大,玩手机就是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还有的学生初入高中,原来的朋友都不在身边,只有晚上有时间上线跟朋友聊聊天,打打游戏;还有的学生没有办法在学习上获得价值感,在班级也是一个小透明,但是打游戏很厉害,在网络上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还有的孩子对未来很迷茫,因此用玩游戏来抵抗迷茫和虚无感……
家长可能只看到孩子玩游戏,担心孩子玩游戏上瘾,但是并不能了解,玩手机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需求,同伴的支持陪伴、缓解学业压力、追求成就感价值感。
家长需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什么?支持鼓励、正向关注、平等对待、尊重隐私……只要我们关注到了孩子成长的需要,放低姿态,平等对话,相信就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青春的迷茫不再以冲突的方式呈现,青春亦可不“叛逆”。
来 源:江苏省泰州中学
编 辑:杨春伟
责 编:兰燕捷
原标题:《【教育】青春期也可以不“叛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