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岁便登基的少年天子,康熙确实有过人之处,清朝统治在康熙时代趋于稳定,并且开启了康乾盛世,与开疆拓土的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以及定鼎中原的世祖顺治相比,康熙对于清朝的贡献是最大的。
二、“九子夺嫡”的经验教训
足以被称赞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却在晚年生活中留下了一个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疤和遗憾。随着康熙在位时间的越发长久,并且他一直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这种举棋不定导致了诸多皇子的着急,很多皇子在康熙晚年已经是知天命之龄,又有多少时间可以陪着父皇这样耗下去,所以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就这样爆发了。
兄弟之间你争我夺,最后胜出的就是乾隆的父亲世宗雍正皇帝。但是直到现在雍正的皇位正统与否还是个史学界很大的争议点,雍正也是用了很多的手段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并且自他开始,为了防止皇子们继续争抢皇位,开创了秘密立储制度,皇帝将储君的名字放于两个匣中,一个放在正大光明匾后,一个放在皇帝自己身边,只有在皇帝快要不行时,才会将两个匣子取出并且对照无误后公布。
三、乾隆的如意算盘
为什么要讲到“九子夺嫡”呢?原因就是乾隆他心里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试想当年自己父亲雍正皇位如果来路不正的话,那么自己这皇位岂不是同样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即使再怎么崇拜他的皇爷爷,他也只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主。按照史料的记载,乾隆打小就深受皇爷爷康熙喜爱,并且还曾经对其有托付大事之意,乾隆自己也称皇爷爷曾经不止一次地将他作为以后的皇储来培养,这就充分说明了乾隆是有多么想要宣扬自己皇位的正统性。
还有一个令乾隆非常放心的事就是,自己的儿子们没有自己那些叔叔们当年那般的野心,并且到了乾隆中后期,儿子们去世的去世,过继的过继,最后真能继承大统的只有那么三四个,所以乾隆对此也少了很多皇爷爷当年的顾虑。
所以在自己在位的第60个年头就禅位给嘉庆皇帝,这是乾隆思虑良久才做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表面上留下了孝顺的名声,实际上也免除了老大不小的儿子们急于继位的隐患。并且在做了太上皇的乾隆比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还潇洒,不仅不用上朝,遇到大事自己的儿子还是得来请他做主,所以乾隆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精妙。从宠臣和珅在乾隆驾崩后才被嘉庆铲除,就可以看出最后的4年时间乾隆还是那个权力巅峰的王者,毋庸置疑。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百晓生,我们明日再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