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为大”这个词不是有古籍来源的成语,应该算个一般俗语。
有人说“死者为大”是由“死生亦大”讹传而来。因为我们传统文化里根本没有“死者为大”这个东西。
我们传统文化推的是“唯天为大”、“无后为大”“礼、政为大”、“守身为大”等等,反正从来没有提“死者为大”。
相反,我们从西周就开始实行“谥号”了——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综合评定,给予或褒或贬评的称号。天子,诸侯、大臣都有谥号,分上谥、下谥、平谥及恶谥等。
也就是说,古代连皇-帝老儿这个真正老大崩了也没享受什么“死者为大”的特殊待遇,不然“炀、厉、灵、哀”等不好的号何至于出现在历史书里。
类似事例很多:
比如,当初伍子胥将楚平王挖出来还鞭尸三百,古代真讲究“死者为大”史家就不会对其行为毫无贬损,民间更不会赞其血债血偿的好汉行径。
再看“肥”得流油”董老贼,一呜呼就被“点天灯”,老百姓更是欢天喜地争食其肉,谁管死者为大了?
最令人唏嘘的是明末那位颇富争议的袁将军,据载被剐3543刀,不明真相的韭-菜们还兴奋地高价买其肉下酒比谁表演得更恨之入骨,边吃边骂,据说还是生吃:“将银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xx肉悉卖尽”。
死者都被糟蹋成这样了,还大啥?
清代多皇叔,生前那位高权重的。得,死后仅仅两个月时间,顺**治不仅将其财产、势力一网打尽还鞭*尸示众,鞭就罢了,竟然还k了脑袋,这都多亲的一家子啊,对其亲叔骷髅头那个狠劲也没谁了。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综上足可以看出,我们压根没有“死者为大”的传统。
那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这个词?又是什么时候就演变成了死去的人就是老大,充满着免受批评的特-quan了呢?
这个是经不起追问的。
我们理应尊重每一个生命,在生命层面,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任何人是特例。所以,任何哗众取宠冷血调侃逝者的吃人xue馒头行为都为君子不齿,应该给予坚决抵制。但“死者为大”的无原则宽容或无脑绑架,更是对规则的严重破坏。
如果非要给“死者为大”一个解释,我愿意接受这种解释:“死者,为大”——指人死了办丧事的时候,死人是最大最尊贵的,与之无关的事情都要让道。
我老家就有与之相应的习俗:如果出嫁队伍路遇出殡队伍,新娘一方必须停步停乐礼让,所谓红事不能冲撞白事,死者为大。村里老了人,村民放下手头一切事务自发去死者家帮忙,少则一两天多则四五天甚至停棺半个月的也有,众人劳心劳力操持着将死者入土安葬才完事。我老娘胆大心细人热心,村里红白喜事忙完没有哪一次不是因出汗凉背嘶哑着喉咙,而且从很年轻起就总帮忙给死人穿衣服直到现在。
这就是我理解的正常意义上的“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生者尊重死者,尽心送死者最后一程,期望死者安然与大地母亲同眠得其所归,如此,生者自己也安心无愧了。
由此可见,死者的“大”是有时间性的,丧事期间您最大而已。
至于死者的功过,那自然得用相关标准衡量,过错的该怎样就怎样。人道的归人道,规则的归规则,这才是正常社会该有的摸样。
何况,将“死者为大”与“免受批评”划等号,到底是尊重死者,还是堵住众口也得看具体情况。
类似的,“盖棺定论”也一样。
死了就有了免受批评的特-quan,棺材一盖,就是结论,细思极恐;
皮-带断一根,幸福千万家,可怕。
岳-飞的命运,是棋子的故事,本质叫生不逢时。
任何借“死者为大”行“免受批评”之实的都是故意混淆视听的耍流氓。
2023-10-29
2024-2-28重发
防失联加好友